跨理論模式 : 行為如何產生與改變

 跨理論模式(Trantheoretical Model)

前言

行為的改變是一個連續的過程,也可以分為數個階段,而每個階段之重要影響因子可能不同,若要改變其行為,需要不同策略,因此有了跨理論模式的發展,跨理論模式之核心概念為:改變階段、改變過程、決策平衡、自我效能,以下說明之。

改變階段

(一)前意圖期(precontemplation):未來六個月內沒有改變行為的意圖

前意圖期係指個體近期內沒有要改變行為的意圖,測量上以「未來六個月」作為基準

(二)意圖期(contemplation):未來六個月內有改變行為的意圖

此階段的個體已經了解改變行為的好處,但對於自身改變行為的難處仍有強烈感受。
此時須注意設計的策略與關注沉思期久的人,是改變其行為的關鍵。

(三)準備期(preparation):未來30天即將採取某些行為改變的步驟

此階段的人已經打算採取行動,通常以「最近一個月」為基準,例如參加戒菸門診或採取自我改變策略等。

(四)行動期(action):已採取行動且在外顯行為上呈現改變但持續時間尚未超過六個月

已採取行動且有明顯改變,雖然不一定是完全改變,比如戒菸時降低吸菸量,也視為改變,但在目前多數研究中認為完全戒菸才算改變。

(五)維持期(maintenance):行為有明顯改變且持續超過六個月

避免復發舊行為是維持期的重要工作,並持續到完全戒除。

(六)終止期(termination):有百分百的信心不因誘惑而回復舊行為

養成新行為的狀態,並且不會再回復舊行為,即終身維持。

改變過程

改變過程中需經歷許多作為,可能是內隱也可以是外顯,包含以下十個改變過程:意識覺醒、情緒紓緩、自我再評價、環境再評價、自我解放、協助關係、反制約、增強處理、刺激控制、社會解放


決策平衡

決策平衡是反應一個人對行為改變的「好處」、「壞處」所分別給予的比重。

自我效能

自我效能即反應個體對執行新行為的信心

結語

「最有效的行為改變策略,就是在對的時間(改變階段)做對的事情(採用符合該階段的改變過程)」。行為是不斷改變且連續的階段,將其每個步驟區分開來,並且針對該階段防治,才能達到最好效果。









留言